3

          評論

          • 關注官方微信

            本地事早知道

            安溪網官方微信
          • 下載APP客戶端

            享受深度精準服務

            安溪網APP

          瀕臨消失!安溪的這個東西太珍貴了!

          頭像 10-28 · 發表于安溪 1552閱讀

          “lē hīn lá qín”

          “lē hīn lá qín”

          (意為“喝茶”)。
          近日,
          在龍鳳都城老年人活動中心,
          一句特殊的打招呼聲
          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原來,
          這是退休醫生王石偉
          暗語招呼幾個同伴喝茶,
          王石偉說的這種暗語
          被稱為“蜂話”
          一種別具一格的藝術口語。
          它是新中國成立初期
          閩南地區戲班人員中
          一種特殊的交流用語,

          這種語言的特點在于,
          每個字發音
          會被拆解并重組成兩個字的音
          對大多數人而言,
          聽起來像是“加密通話”
          “蜂話”有著獨特魅力和研究價值
          但如今,
          懂“蜂話”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這種方言正瀕臨失傳


          ▲王石偉在家中記錄“蜂話”發音



          源于閩南戲班的獨特密語


          王石偉是我縣一位退休的醫生。1953年出生于劍斗鎮福斗村的一個醫學世家,家族八代行醫,后來,他成為家中第九代醫生。在童年時,作為家中老幺,他有兩個哥哥和五個姐姐,與兄姐共度的時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告訴記者,他的“蜂話”是跟著他的大哥學的。
          “我的大哥叫王麗政,比我大19歲。他從小聰慧,成績優異。從崇德中學畢業后考入南安師范學校。”王石偉說。20世紀50到60年代,泉州地區戲曲迎來一段發展活躍期,王麗政加入家鄉的由義劇團,后來成為該劇團的主要骨干,不僅在舞臺上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還參與編導、化妝等幕后工作。
          “有一天大哥從劇團回家,說團里有一種獨特的‘蜂話’,教我學起來。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這種語言,一開始聽起來怪怪的,但后來逐漸領略到其規律和音準,覺得十分有趣。后來學的詞匯增加了,能夠順暢溝通,無論是家里生活瑣事還是社會上的奇聞趣事,我們兄弟倆都喜歡用‘蜂話’來交流,玩得不亦樂乎”。王石偉回憶說。
          “在五六十年前,不同劇團之間競爭激烈,只有同鄉的劇團好合作交流,為防商業機密泄露,戲班子們便將閩南話轉化為‘蜂話’交流。”王石偉說,“劇團人數雖多,但會講‘蜂話’的其中只有兩三個,而且都是‘班主’等核心人員。”

          王石偉介紹,“蜂話”與普通話一樣有聲母韻母,但不同的是韻母讀在前,聲母讀在后,要解讀這個字,必須倒反著讀,而且倒反讀必須押韻,吻合該字的音準音調,使聲韻和諧方為正確。拼音轉化為“蜂話”遵循特定規律,即將一個字的發音轉變為兩字發音,首個拼音的聲母多為“l”,當遇到然、南等聲母為“r”“n”時,首字聲母也相應轉為“r”“n”發音,第二個拼音以原聲母開頭,根據其音調補充韻母“in”,比如“對”的聲母是d,轉化為“din”。詞組以“兒戲”為例,其拼音本來是“ér xì”,“er”是特殊韻母,前置加聲母“l”去掉“r”變為“le”,并在后半部分補齊拼音“yin”,將二聲后置,最后讀成“lē yīn”,同樣“戲”在蜂語中讀“li xin”,兒戲組合起來即為“lē yīn lì xìn”。




          探索整理編寫“蜂話”全集


          2013年,王石偉從劍斗中心衛生院退休,與老伴搬到城廂鎮,他仍然還在民營醫院繼續上班,在工作閑暇時,他常用紙筆記錄下珍貴的“蜂話”。
          到縣城之后在和安溪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主席梁賢文、安溪縣楹聯學會會長陳坤玉交談時得知安溪本地村落沒有聽說過有“蜂話”這種語言。陳坤玉告訴他說,“在安溪還是第一次聽說有這種語言,說明其瀕危性,你可以收集、整理相關內容,將其編寫成書,保留和傳承這一語言。”
          在專業人士的建議下,王石偉從去年起開始草擬“蜂話”書籍內容。在他家的書桌上有一本小學生多功能詞語詞典,用來查詢常用句詞的拼音,桌子還放著一大疊A4紙,上面是他收集整理的各種“蜂話”常用詞。“今年年初,我開始系統地對照詞典,從中選取生活常用字詞,記錄在筆記本上,如今已經整理六七千個字詞。”王石偉說。

          翻開筆記本,上百頁的紙張幾乎已經寫滿,內容由淺入深。前面是“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這樣的單字;中間按26個英文字母排列,記載常用詞語,比如“f”的部分包括發揮、法律、繁榮等詞;在筆記本的尾部,還記載了“一人不成眾,獨木不成林”等常用俗語、諺語。“閩南話的一些發音音節在拼音中找不到,所以在筆記本記錄較少。但我還在整理各種泉州熟語包括成語、慣用語、歇后語( 五色話)以及一些閩南俗話和諺語等。比如泉州人說事情直截了當叫‘頭路直’,對應的‘蜂話’就是‘lóu tín lù yùn lü jín。”

          “隨著社會的變遷,如今懂得‘蜂話’的人越來越少了,我的大哥也已老去,‘蜂話’的傳承出現危機。‘蜂話’本人已搜集、整理和編寫了一大部分,但是還沒有完整。希望能有精通知曉‘蜂話’的賢達人士,共同協作,探索整理編寫一部完整的‘蜂話’全集,使其得以更好地保留和傳承。”王石偉表示。



          來源:安溪縣融媒體中心

          ..............................................................................................................................................

          .......................................................................

          .......................................................................

          下載安溪網APP 查看全部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城市號”合作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精彩評論 0

          頭像

          請先登錄后發表評論~

          客服 客服

          客服

          安溪網客服 客服

          0595-26084444

          在線時間:8:30-17:30

          安溪網客服微信

          客服二維碼

          微信 微信

          微信

          安溪網官方微信

          官方二維碼

          客戶端 客戶端

          客戶端

          安溪網APP

          APP客戶端下載

          置頂 置頂

          置頂